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社会新闻

你老家那条江涧,叫什么名字呢?

来源:今日平江 2024-05-10 14:05
| | | |

  在我们湘北农村,或近或远,房屋大都会依水而建。我老家是平江县上塔市镇儒教屋,这里也有一条江涧,它大概是实在太小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条条江涧通江河,无论它是大是小,有名无名,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乡情,留下了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江涧不惊,清幽明净

  我老家那条江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如果有沿江溯源的想法,劝你尽快打消这个念头,这些对它意义不大,也不是它的风格。这么说吧,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慢慢前行,沿江而上打一个来回,也就三四十分钟。江涧深处是群山,一路上满眼绿、听水响、闻鸟鸣,平江的乡村大抵如此。美吗?常居于此的人一定会说感觉不到,有如每天吃蔬菜,但就是少不了它。

  去年我在住在乡下的老兄家团年,他精心提前准备,搞了满桌的菜,桌上那盘红烧野泥鳅最抢手。推杯换盏之间,大凡主人都喜欢客人夸菜搞得好,老兄一高兴,自然扯到了厨艺上面来了,最后总结还是要菜料好。他说:“野泥鳅都是江边的田里挖的,鲜嫩美味!”席间欢声笑语,屋后茂盛的树林在沙沙作响,使劲喝彩。

  江涧伴随了我童年的快乐。江边青草绿油油,小时候最喜欢同小伙伴沿江“打猪草”,往往是一路玩耍,家长安排的事早忘脑后。披着夕阳偷偷回家,侧门一开,吱吱作响,想逃也逃不了。家长看到一双空手进门,猪草没几根,少不了挨一顿打。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增多,环保意识那时候又比较淡薄,村民随手往江里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江水不清澈了,甚至泛着一股臭味。村民望江兴叹。

  后来,通往老屋的泥巴路硬化了;后来,农村环境大整治来了;后来,小车停到自家门口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思想观念紧跟新时代,慢慢的江涧看不到生活垃圾了,江水也慢慢恢复了它本来的俊模样。

  静静流淌,滋润万物

  我老家那个村组唤作“儒教屋”,祖先称为“儒教公”,儒教屋因此而得名。听老一辈人讲,儒教公从外地迁来这里开荒种地,硬是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不断发家致富,创下了一份家业。现存的儒教屋历经风雨,早已败落,但雕梁画栋依稀可见,至今仍可想象它当年的芳华。

  老家有一口古井,只要是在这里生长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它。大家都是喝古井的水长大的。如今,古井还保护得很好,喝一口,沁人心脾。记忆中,古井的水总是用不完,如今也是,它顺着小沟流入门前的江涧,正是这些一汪汪山泉的默默付出,才成就了它,反哺乡邻,江涧无名却伟大。

  小时候我在乡下长大,农忙的时候,总是看见大人引水灌溉农田。我们这里山多,没有建水库,灌溉用水就是从江涧里引上来的。灌溉了东家再灌溉西家,江虽小,祖祖辈辈却靠它滋润着这一块土地。

  门前有江,屋后有山,青山绿水滋养人。这里的人们延续祖先勤劳、朴实、善良的优良传统,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收获人生惊喜。江涧边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家比一家漂亮,大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江涧静静流,故事听不完。

  入江欢腾,催人奋进

  早些年,我一个老乡拔地盖起了新楼房,乔迁之喜,乡邻送上大红对联张贴门口,曰:圈里养鸡,田里种禾,不愁生活难改善;山中栽树,栏中喂猪,何患家庭少余钱。我老家的人勤劳是出了名的,可见一斑。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话真不假。我老家人均田土不多,大家都知道它的金贵,从来不敢挥霍浪费。比如江涧边见缝整出一块小地,栽上几棵小菜,在这里随处无见。“袖珍地”点缀,山林茂盛,谁家爱美的主人又在江边种上花草,一眼望去,江涧似乎在炫耀它的功勋。

  江涧环绕,灌溉着老家方圆100多亩良田,之后流经多个村组汇入冬塔河。江涧无语,静静流淌,老家的人如它的品性,不张扬,不浮夸,视勤耕苦读为良训,一辈又一辈人默默奋斗。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搭改革开放的快车,乘乡村振兴的东风,有的在乡村找准门路,发家致富;有的在商界驰骋风云,大展身手;有的在外面奋起拼搏,事业有成……不管走到哪里,走了多远,都忘不了老家的山泉,忘不了门前的江涧。

  在平江,谁的老家没有一条江涧?千千万万的它,汇集江河,最后欢快地流入汨罗江,一湾碧水荡漾,好个美丽平江。

  勤劳勇敢的平江人民在汨罗江边踏歌而行,讲述着动听的故事,一年又一年……

  守护好一条条江涧,就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母亲河。你老家那条江涧叫什么名字呢?(曾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