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社会新闻

穿铅衣,戴铅帽,套铅围脖,他的装扮“怪怪的”

来源:今日平江 2021-05-06 09:25
| | | |

他们都是一些科技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他们都是一些普通劳动者,在一线的坚守中,追求一级棒。今日平江“五一”期间推出《奋斗在科技一线》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默默无闻的奋斗者。

方高国

副主任医师

中国出血中心联盟理事

湖南省介入医学联盟常务理事

湖南省肝癌治疗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及岳阳市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

初次见到县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医生方高国,是他刚刚完成了一台下肢血管介入手术。走出手术室,他整个人还捂得严严实实的。

脱下一身“装备”,方高国全身都湿透了,他说,介入手术需要接受X射线,所以身上套了一层近15公斤重的铅衣(防护衣),头上顶着一个铅帽,脖子上套着铅围脖,外面还穿了一套手术服,“就好像大夏天套了一件皮大衣。”方高国憨厚地笑了。

科室成立就来了

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兴的医学——介入放射学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融合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介入既不是内科治疗,也不是外科治疗,而是介入两者之间的治疗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不开刀手术,利用射线及对比剂将病人病变清晰呈现在屏幕上,再使用特制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进入血管或器官内进行诊疗的微创性治疗。

不同于以往大刀阔斧的开胸手术,介入手术对于患者而言,疼痛小、创伤小,恢复快。

2009年,县第一人民医院计划建立介入中心,弥补我县在介入治疗这方面的空白。

当时还在放射科工作的方高国被选派到广东中山医院介入科进修学习,这对方高国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以前我在放射科主要是看片,没做过手术,为了多锻炼动手能力,在中山医院每天拼命上台做手术,一台接着一台,不敢离开,你一离开,别人就顶上去了。”

进修期间,方高国刻苦钻研,很快熟练了介入手术要领。方高国等一批医生完成进修学习后,2009年9月,县第一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正式成立。

12年如一日

“其他科室都是病人找医生,介入科刚成立那会,我就是各个科室找病人。”方高国说,那时候病人对介入这种陌生学科并不了解,不会首选介入治疗,当看到更适合介入治疗的病人,便会“黏”上去,反复跟病人介绍、沟通,告诉对方这种治疗方法更微创、更安全,恢复更快。

就这样,方高国团队的介入手术从最初的一年六七十台,到现在一个月六七十台,介入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每抢救一名病人,作为一名医生都很有成就感。”在方高国看来,患者把希望、健康甚至生命交托于医生之手,身上便肩负重重的责任。

三年前一名产妇产后大出血,让方高国记忆犹新,当时产妇失血严重,被送到介入科的时候,已经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十分危急。

“她是在手术台上,被四五个人死死地按住手脚完成手术的。”手术很成功,方高国却捏了一把汗,第二天便早早来到了病房,“看到她轻轻松松的跟我说话,像没事了一样,我当时的心情很激动。”

今年45岁的方高国,从事外周介入工作已经12年,介入手术就是日常工作,而手术中的射线对人体有着极为不利的辐射影响,方高国为了手术操作方便,很少带防护眼镜,辐射射线成为了时时在经历的健康威胁。

大多数手术最少要两名医生协作才能完成,方高国的外周介入医生团队就三人,人少事多。从2014年以后方高国便再也没休过年假。“已经连续3年跨年都在手术台上。”

拒收红包

交谈中,一名护士跑过来跟方高国说:“钱交了。”见我们疑惑,这名护士赶紧解释:“有个要动手术的病人,送了1000元的红包给方医生,方医生给他交住院费了。”

像这样的事方高国经常遇到,手术前表示托付的,手术后表示感谢的,经常给他塞一个红包,方高国要么当场退给了病人,要么给他们交了住院费。“我们当医生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病人康复,只要见到他们好了就很满足。”

说话间,手机响了。方高国说:“又有一个紧急会诊……”话未说完他便匆匆地走了。(陈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