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美食

神奇的平江辣条

来源:岳阳日报 2022-04-25 10:11
| | | |

去云南瑞丽旅游时,无意中在一个小卖店看到了湖南平江产的零食——辣条。在两千多公里外的边陲小城发现了家乡的特产,我倍感亲切,不由自主地买了一包,拈一根放到嘴里,味道很好!

千禧年后,辣条成了一种备受欢迎的零食,特别是孩子们,一到课余时间就争先恐后冲向小卖部,拿出不多的零花钱买辣条,甚至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分享这种美味。

辣条的兴起,得益于平江酱干,二者算得上近亲。据《平江县志》记载:“食品工业是平江的传统产业,清朝康熙年间,由百岁老人何维丰首创。后被列为宫廷贡品。”在平江,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做酱干是很多平江人养家糊口的一项技能。1983年,三市镇人首次在酱干中引入芝麻、辣椒做辅料,创新出麻辣酱干。

辣条是酱干的晚辈。1998年,湖南发生特大洪灾,农产品损失惨重。酱干的主要原料黄豆价格大幅上升,酱干产业因此遭遇原材料短缺的瓶颈。很多人在想,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原材料代替黄豆就好了。在长沙做酱干生意遭遇滑铁卢的邱平江“逃回”家乡,与此同时,做玻璃生意的钟庆元、在广东打工的李猛能机缘巧合凑在一起,三人合计一番后,开始在农贸市场上寻找取代黄豆的合适的食材。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非面粉莫属,他们从做米线的工艺悟出了道理,李猛能随即从县城买回来一台旧的米线加工机器,在自家的院子里捣鼓起来,闭关研制了几个月,最后做出了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他们创造性地把平江酱干的制作工艺运用于新产品中,在面筋制品上增添了咸味与辣味。“麻辣面筋”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

2000年左右,对调味颇有研究的邱平江开始在麻辣面筋中适量增加甜味。经过不断调试,到2002年,平江的面筋制品确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框架,麻辣甜鲜香的辣条迅速成为零食界的当红炸仔鸡。 辣条一炮走红之后,许多做酱干的作坊、工厂就地转化,开始生产更受市场欢迎的面筋制品,面筋企业从此发展壮大。

辣条生产从遍地开花到乱象丛生,经历了野蛮发展阶段。 2005年12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 食品安全决不可等闲视之。平江管理部门随即开展了地毯式的排查和清理整顿,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家们也纷纷开始主动谋求改变。

2013年,“玉峰”的创始人张玉东在长沙成立了健康辣条研发中心。他耗资3000万元在行业中率先建设了首个10万级的GMP洁净车间。接下来几年,平江县辣条行业整体走上了“提质升级”的道路。2015年12月24日,在平江县举行的“中国面食品之乡授牌仪式暨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了“《关于同意授予湖南省平江县‘中国面筋食品之乡’的批复》”的决议,授予平江县“中国面筋食品之乡”称号。2019年12月,有关辣条生产的国字号标准出台,明确要求辣条彻底和防腐剂“说再见”,且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新标准严格要求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辣条正在逐渐撕掉“垃圾食品”的标签,这款曾经的“妈见愁”食品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搭着社交媒体的快车一度成为“网红”。

平江人生产辣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有短板——平江不产面粉,许多平江人开始走出湖南做辣条。早在1999年,平江人刘卫平来到了600公里外的漯河办厂,这儿不仅盛产小麦,而且劳动力廉价、交通发达,他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卫龙辣条”正式诞生,茁壮成长,成功上市。如今,全国有将近 1000 家辣条企业,90% 都是湖南平江人开的;全国 99% 以上的面筋经营者,都是平江籍;全国辣条总产值 600 亿元,平江县占比就达到了 200 亿元,五毛钱的辣条产业无疑已经成为平江的支柱产业,平江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辣条王国”。

2020年11月,平江食品协会在长沙建立了一座辣条博物馆,通过展品展示、历史再现、投屏互动、动手体验等方式,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了解辣条的起源、生产工艺以及辣条行业取得的成果 。此外,2020年9月,平江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了辣条专业班,致力以科学教育、厂校结合,实行知识产业化,为辣条长远而安全高效发展谋篇布局。

“来包辣条压压惊 !”“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与真实世界里土得掉渣的形象反差强烈的辣条,经过网红主角的数轮热捧,已成为社交网络经典语录。上到小孩下到老人,想吃零食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想起你——平江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