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人物

风雨兼程逐逝波——记黄埔军校毕业生欧阳造极先生的人生历程

来源:南江镇 2015-06-28 00:00
| | | |

    欧阳公造极先生,是一位令人崇敬的长者,他有着一段传奇般的生活经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参加者。解放前半生戎马,抗击日军,曾获国民政府胜利奖章;解放后,从教近40年,系兰州市二中、四中学等重点中学高级教师,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离休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由于他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突出贡献,现在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副会长、陇风诗词书画社社长、中国南岭书画院特约书法家,著有《南梅阁吟草》、《庐陵春雨集》、《欧阳造极书法集》、《庐陵春晓集》等4部专著。同时又长期兼任律师,挽救了不少失足青年,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了贡献。

投笔从戎为报国

    先生系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桥东村梅树湾人,原名麟,又号亮福,幼随父学写字,上学后随姑父、舅父与兄长学诗文,早年求学于岳郡联师,后考入国学院,专攻古典文学,因日寇侵华,山河破碎,他怀着一颗赤诚报国之心,毅然放弃国学院的学业,考入黄埔军校第16期,从此成为保家卫国的一员。毕业后,分配到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先后调炮兵51团任政治指导员和27集团军兵站分监部参谋。转战鄂西、湘北,戎马倥偬。1941年8月驻宜昌南津关,负责江防,深夜一伪卒来降,先生在审讯中,得知伪卒因父亲支援抗日,全家6口人被惨杀,他愤然潜渡来降,并谓日寇奸掳烧杀,民怨沸腾。先生听后一夜未眠,对日寇侵略的滔天罪行深恶痛绝,他深信总有一天会把倭寇赶出中国。他当时写五绝一首:“挥师镇大江,伪卒夜来降。问讯情难寐,晨曦透小窗。”充满着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更加积极投入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战斗中。他在七律《九十抒怀》中回忆这段生活时写道:“贱辰九十感蹉跎,历史长河笑逝波。黄埔论兵歼劲敌,南津屯炮荡残倭。鄂西会战追穷寇,湘北挥师奏凯歌。昔日从征图报国,全凭赤胆捍山河。”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不参加内战,调入地方任职,在贵州独山县任秘书,后调平塘县任民政科长和纳雍县任主任秘书,在这三县工作时,长期与地下共产党员共事,如与童植熙相交甚契,童系四川人,延安抗大毕业,被派至贵州从事地下工作,在平塘时,一度被发觉,时先生已调纳雍,童即逃至纳雍找先生,先生委以助秘职务,未久,被捕入看守所,当时先生任主任秘书代行县长职务,即以“罪证不确”的名义,令其保释放走,临别时,童对先生铭感不已,并谓“新社会再见”。事后先生亦受牵连而离开纳雍。解放后,先生于1949年12月又志愿参军,任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司令部动员部参谋。1950年回到阔别20年的老家湖南平江南江,不久应召到西北。1952年7月,随西北军区高朗亭部长赴京参加军委召开的整编工作会议,在聂荣臻代总长设宴接待时,席间与傅秋涛将军相悟,同属平江同乡,分外亲热,此后有书信来往。去年回平江在烈士陵园看到傅秋涛的墓,往事回眸,吟诗作赋,表达无限深情,

呕心沥血培桃李

    1954年转业到甘肃兰州二中和岷县一中任教达26年,1980年调回兰州第四中学,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干就是34年,倾注了不少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送走学生一批又一批,令感兴慰。他文学功底深厚,教高中语文绰绰有余,因而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兼年级、教研组长,教三个班的语文,为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曾撰写近50篇有关爱国、理想、情操、写作方面的范文,发给学生,论文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写作教育很有帮助。遗憾的是因当时工作太忙,未及将这些文章珍藏下来,直至他离休后出第二本书时,仅找到12篇文稿,收录在《庐陵春雨集》中,名曰“启思录”。

    先生的经历是坎坷的,尽管他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但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原因他是黄埔学生。更被当成“臭老九”,三次蹲牛棚,挨批斗,但他人缘好,讲正义,重感情,处处关心学生,在严峻的阶级斗争面前,仍有许多学生爱护他,关心他,使他没有遭受皮肉之苦,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他胸怀坦荡,坦然面对,他在牛棚中这样写道:“讲台五尺教鞭擎,学子纷纷步锦程。斗室飞来横扫令,牛棚轰动斗争声。就餐簇拥马前卒,入厕紧跟红卫兵。头剃半边神采在,祸延‘老九’怒难平!”充分反映了先生当时的处境和心态,读后令人感慨不已。

    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数,许多学生成了国家的精英、栋梁,他付出的艰辛没有白费,如今桃李盈门,在他80岁生日时,旅兰学子40余人,其中有省民政厅厅长蒙炯明,兰州大学、西北师大王兴国、蒋生蕊等八人于2001年2月10日,在兰州饭店设宴祝贺,令先生兴奋不已,时作诗4首,现举其一:“客鬓凝霜忆昔年,天涯咫尺梦魂牵。倾杯那管乾坤老,授业唯求桃李妍。国器培成撑大厦,栋材傲立奋长鞭。辱承贱诞设华宴,情满金城春满原。”

倾心诗社弘国粹

    先生于1987年7月离休,时年65岁,但他并没有真正休息,从事社会各种活动,吟诗赋韵,弘扬书法,受理律师业务等,忙得不亦乐乎。

    为弘扬国粹,他奔走呼号,筹集经费,创建甘肃省陇风诗书画社,任首任社长,大力发展社员,培育中青年诗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至今仍担任该社顾问。他交际广,应酬多,吟友遍天下,国内许多权威报刊杂志向他约稿,应接不暇,他的传略和他的诗词书法被国家几种大型辞典所收录,他的书法为美、日、新、马及港台名家所收藏,曾多次应邀出席全国性的诗会、笔会、研讨会。例如他写的论文“边塞诗创作的探索与展望”,参加全国第八届诗词研讨会发言,并发表于《中华诗词》1998年第一期。

    先生的一生既是平淡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乐于奉献的一生。

    先生年届高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乐观向上,笔耕不辍,今年7月他寄来《九十抒怀》七律十首,欲出第五集,约我奉和,我反复读之,十分高兴,尽管我不善诗,还是尽力凑上几句打油诗寄去,还呼吁南江诗联学会会员写诗奉和,以表家乡的热忱,我衷心祝愿先生身体永远康健,有更多新的佳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