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梅仙镇 2021-11-05 10:54
| | | |

前   言

“十四五”期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梅仙镇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发展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好十四五规划,对于梅仙镇建设“火电配套产业主基地、文旅康养新高地、绿色生态示范区、品质生活引领区、乡村振兴标杆区、乡村治理先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梅仙镇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全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小康社会成果,加快梅仙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工作部署,结合《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和梅仙镇实际情况,制定此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总体部署,是梅仙镇全镇上下在“十四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

一、梅仙镇基础情况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南昌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凿九井,引清泉,炼丹成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念其忠诚,敕封为“梅仙”。后人遂以其隐居之地为梅仙。

梅仙镇位于平江县城东北部,106国道贯穿南北,武深高速、蒙华铁路穿境而过,昌江河由东北斜插西南,距平江县城18公里,东邻童市,南抵城关镇,西接余坪,北连南江、大洲,是个资源丰富、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大镇。境内的梧桐山及黄柏山、五角山和碧龙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植被丰富,生态优良,山水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梅仙镇域清代为南江乡11都,民国时期为梅仙区梅福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初隶4区,后置梅仙办事处,1958年为梅仙人民公社,后改为乡,1984年建镇为梅仙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团山乡、柘庄乡、梅仙镇合并建为梅仙镇。现辖28个村,2个居委会,6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万余人,镇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64亩,总山林面积19万亩。镇域工业产品以长石粉、铝银粉、石英粉、石灰、鞭炮为主,农副产品以黑山羊、牲猪、土鸡、茶叶、柑橘、板栗为主。

二、“十三五”发展进程与成效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我镇积极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和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保持定力、开拓创新,奋力实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梅仙”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有新突破,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建设持续加速,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镇2020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同比增长19.6%;镇本级财政收入5595万元,同比增长7.4%,实现本级税收入360万元;城镇、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398元、18432元,同比增长8.3%、7.5%,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蒙华铁路、S322梅范公路和S208余市公路建成通车。芦三公路、碧龙峡、黄柏山油化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建设农村四好公路15.8公里,硬化村组公路650多公里、拉通断头路240公里、改造危桥15座。实施15个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80多个村民小组。完成团山配水站建设,与东部饮水工程联通对接,实现梅仙供水与县城一体化。投资3000多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建设完工,配套管网完成铺设4.5公里。建成11万伏梅仙高压变和双循环线路,华电运煤专线项目有序开展,镇域经济的跃居全县“第一方阵”。

2、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为基础,引进了峰岭菁华果业有限公司,全镇种植猕猴桃、黄桃、柑橘等鲜果10000多亩,建成年出栏12万头仔猪的高标准自动化能繁母猪基地,以及年产2万吨有机肥料厂,新上光伏发电项目正有序推进,已成为我镇农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佳园黑山羊基地打造从“田园到餐桌”营销模式,打造产销一体的产业链路,实现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全县黑山羊的养殖产业发展。“梧桐山休闲、黄柏山避暑、五角山探奇、碧龙峡溯溪”四张特色旅游名片声名远播,旅游产业持续兴旺,带动地方增收15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个,山塘水库除险46处,农业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粮食生产、油菜种植逐年增加,全镇粮食总产值突破2.2万吨,跻身全镇粮食生产六大重点乡镇行列,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增效明显。

3、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完成改水改厕1377套。全镇共投入3000余万元,新建公墓山27座,较大程度上遏制了乱挖乱葬现象,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了中央环保“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严格落实河道三包责任制,深入推进河长制,镇级河长年均巡河36次以上,河道保洁保护形成常态。加强砂石整治,对镇域内河道砂石、长石矿区进行专项整治,恢复山体植被800多亩、恢复砂压耕地200多亩、封填手挖矿洞20余处,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坚持规划先行,编制了集镇发展总体建设规划,明确镇区功能布局、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三纵三横”的集镇交通网络基本构建。梅仙文体广场、花坪居委会文化广场、天网工程的建设,集镇老城区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梅仙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的改造、特别是通过“粮源”、“梦雅”系列地标性建筑的打造,集镇功能和品味得到快速提升,面貌变化日新月异,已成为全县最靓的乡镇之一。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五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064万元。完成易地搬迁537户,危房改造1142户,解决了1081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城乡医疗救助、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持续加大,落实贫困人口医疗救治6426人,报销住院费用1094万元,帮助1425名低保贫困对象、757名残疾贫困对象享受政策补助。积极扩大就业,引进扶贫车间5家,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面对面招聘14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600个,开展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800多人次。8个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出列,现行标准下2561户929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扶贫工作连续多年都是市县先进,三里村还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取得圆满收官。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集敬老院、养老院和五保之家三院于一体的综合养老场所,极大改善了敬老养老的条件。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建成标准化乡村卫生室达44个,构筑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先后对全镇15所中小学校舍进行新建和维修,完成了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募集教育基金资金800多万元,发放奖教助学资金60多万元,全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开展“到人民中去”、廉政文化进万家、篮球赛、演讲赛等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诗联协会、书画协会、广场舞等民间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丰富多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地方的稳定。

有效地解决了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5、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基层治理渐入佳境。处理了全县首批扫黑除恶对象,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年来,全镇共化解矛盾纠纷2500余起,处理信访案件722件,12345投诉1764个,及时受理、办理率均为100%,信访总量连续三年大幅下降。抓实村规民约,各村以组以片反复召开村民会议逐条讨论商议制定村规民约,并成立各理事和监督机构,督促公约落实落地。深化移风易俗。严格规范酒席操办,推进殡葬改革。五年来,共规范简办婚丧事宜1500多场次,劝导制止和取消酒席操办800多场次,拆除活人墓近600座,引导葬入公墓200多例,每年为群众减轻人情负担至少1000万元以上,全镇文明节俭蔚然成风。推行家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优良家风宣读教育,每年对全镇每个家庭的家风进行考察评比,评定等级,奖优罚劣,特别是通过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对不合格家庭限期摘帽,对未摘帽的不合格家庭从政审、银行贷款、照顾性政策享受等方面给予限制和影响,使广大村民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有效促进了地方风气的明显好转。我们这一创新作法得到了市委书记的高度肯定,王一欧书记批示:梅仙现象与枫桥经验、浙江最美现象有异曲同工之效,并批示要市政法委、市委组织部的主要领导前来调研。梅仙的经验做法还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新湖南、湖南文明网、岳阳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推介。

三、“十三五”期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必须冷静看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认清问题,“十四五”时期才能精准发力,实现更好发展。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镇村经济基础不强。受外部经济宏观因素和自身经济结构影响,镇级经济总量不大,经济体量较小,产业层次低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经济结构单一,以传统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整体竞争力较弱,农业生产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现实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增收渠道不宽,发展后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成为梅仙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

2、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亟需转型升级,随着市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单纯依靠传统产业发展已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生态精品农业数量不足、档次不高,需要产业转型升级。农旅产业融合不足。农业旅游发展缓慢,旅游配套设施及环境建设与游客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旅游产品老旧,高端精品民宿数量不足,在服务理念、餐饮、环境打造上,较为大众化,需要转型升级,提升档次。

3、基础设施建设不优。项目建设用地难,招商引资落地难,成为直接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教育医疗、集镇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自动化的能力亟待。

第二章 “十四五”宏观环境

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省市和全县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梅仙面临的新机遇新特征新使命,是科学谋划“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国内外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虽然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就,疫苗接种速度领先于世界,我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摆再重要位置,农业农村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解决当前中国农村问题的重要抓手。

从区域发展看,“十四五”时期,湖南面临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共建“一带一路”、湖南自贸区建设引领开放新格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赋予新时代使命任务,省委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岳阳处于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各种中央和省里一系列重大规划、战略平台、政策举措交汇叠加,岳阳大城市建设拉开序幕,被确定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先后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通过参与多类、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县域环境看,平江地处长江经济带辐射圈,位于武汉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中心带,又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阵地。当前平江县正处于“由贫转强”的上升期,着力打造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国家全域旅游引领区、中部地区区域融合发展创新区。今后一段时期,也是平江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大量人口集中在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城镇,使城镇成为集中释放消费需求的中心,并通过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促进,推动社会扩大再生产,从而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平江补齐“三农”短板、夯实平江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平江应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极,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富县强县的跨越转变。

从镇域层面看,火电配套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即将启动,峰岭菁华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梅仙至张谷英省道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三山一峡”的旅游禀赋正在筑巢引凤,家风建设、乡村治理的靓丽名片将名声远播。这些优势和利好将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我镇要积极做好两个百年战略的谋划对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在夯实农业基础的前提下,全方位对接县城发展需要,优化发展环境,将梅仙打造成县城最具竞争优势的“卫星镇”,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稳定、发展、强镇、富民”为目标,深入实施“火电配套产业主基地、文旅康养新高地、绿色生态示范区、品质生活引领区、乡村振兴标杆区、乡村治理先行区”的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美丽经济,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生态建设促产业发展、促项目推进、促农民就业增收,努力实现梅仙镇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努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梅仙镇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适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1、民生为本原则。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最大限度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凝心聚力。  

2、全面发展原则。紧紧把握发展这第一要务,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总量和水平,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3、重点突破原则。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火电配套循环经济产业,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培优培强特色农业。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中心镇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推进跨越式发展。  

4、统筹兼顾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心镇区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5、改革创新原则。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全方位大视角融入多区域开放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镇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岳阳建设“三区一中心”的发展机遇,围绕县委“一城四区”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为主题,聚焦火电配套产业主基地、文旅康养新高地引领转型,统筹绿色生态示范区、品质生活引领区、乡村振兴标杆区、乡村治理先行区协同发展,实现发展环境、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梅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四、发展战略

1、培育发展动能,铸造“产业强镇”。坚持以富民强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调结构、创品牌、建机制、促融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培育水果种植业、黑山羊养殖业、休闲观光业等现代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结合华电平江电厂和火电配套公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配合县委政府全力推动建设火电配套产业园,发展建材、食品药品、物流等实地经济产业,为梅仙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旅游重镇”。紧紧抓住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梅仙“县域卫星集镇”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依托火电厂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我镇旅游资源项目开发;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梅仙自然景观秀美、人文历史深远等特色,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吸引投资,深化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筑巢引凤,提升旅游环境是适度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擦亮“梧桐山休闲、黄柏山避暑、五角山探奇、碧龙峡溯溪”“三山一峡”特色旅游名片,将梅仙打造成“县城后花园”和平江旅游新热点。

3、抓实综合治理,创建“秀美村镇”。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主题,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落实常态化保洁、秀美屋场管理维护、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长效机制;抓实规范村民建房,引导居民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全面提升农村美化水平;认真落实河长制,定期巡查境内“河渠湖水库”等水体,严厉打击非法采挖砂石行为,重点做好昌江河、仙江河综合水域治理;大力开展环保宣传,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城乡环境长效整洁形成常态,全面提升全镇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4、发展文教事业,树立“文化名镇”。大力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对接上级争取资金,规划改扩建一批薄弱学校,创建一批合格学校;全力优化环境,补齐教育资源的短板,带动地方发展;统筹推进教育基金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撬动社会各方资源,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逐步提高奖教奖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梅仙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鼓励民间文化社团建设,挖掘梅仙本土文化,支持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一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5、夯实基层治理,建设“文明新镇”。持续探索乡村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殡葬改革,加大力度治理丧葬陋习,坚决禁止公墓山之外新挖坟墓、乱埋乱葬。持续推动家风建设,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坚决兑现奖优罚劣,全面做好“党建+家风”、“德育+家风”、“稳定+家风”、“家风+治理”、“家风+发展”结合文章,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逐步完善村规民约,宣传并执行好村规民约,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检查监督对违规村民的帮教和执行处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五、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25年GDP达到13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到2025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8700万元,税收超过16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壮大教育基金会,加大奖教助学力度,争取财政投入,完善平江九中等中小学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双基”工程建设,村级主干道路硬化拓宽85%,危桥改造7座。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田灌溉覆盖面积达100%。电信信号覆盖和宽带入户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医疗、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治理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第四章“十四五”规划发展任务和举措 

一、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1、做精做实特色农业。按照“因地制宜、功能互补、综合开发、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农副产品深加工的联动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依托峰岭菁华水果产业基地,扩大种植规模至15000亩,同步建设存栏规模1万头的生猪养殖场,配套建设年产量1万吨以上的有机化肥加工厂,打造种、养、加工及光伏为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支持在果园种植基地果树间隙建设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建设。联合明涛矿业公司,发展综合产业,配套建设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有机化肥加工厂,实施区域粪污集中处理工程,对养殖专业户畜禽粪污和沼液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无害绿色循环。完成油茶林新建2283.7亩、幼苗培育3841.9亩、低改1246.6亩,配套建设茶油深加工厂,完善产销体系。充分利用白荻、小源等村地理优势,加大对高山云雾茶的开发,新造高山云雾茶2000亩,并配套建设1座2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打造2000亩稻虾综合示范基地,建设15000亩绿色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生猪养殖发展2万头以上,黑山羊发展1万头以上,土鸡养殖20万羽左右,利用畜禽粪便发展优质蔬菜生产5000亩。

2、做优做旺旅游产业。积极探索峰岭菁华公司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农产品营销策略,催生发展新的文化经济,结合乡村旅游建设研学基地,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挖掘、整合梅仙的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同生态、旅游文化相融合,将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同梅仙优美的生态环境、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广、发展绿色文化、乡村文化,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与旅游、休闲相互融合,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完善“三山一峡”基础设施,拓宽优化景区道路,建设梧桐山旅游驿站,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步发展生态蔬菜、有机水果采摘、湘北特色乡间野趣、油菜花观赏等基地,带动乡村旅游纵向发展,打造“三山一峡”特色精品旅游路线。

3、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武深高速、G106、S322贯穿全境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梅仙水果产业、大红花油茶和生态稻米等特色农业,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现代冷链物流,实现农产品冷链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相贯通,建设20000平米的农产品储藏、加工、配送中心。依托火电专线、华电平江电厂,加快火电配套产业发展,利用电厂产生的煤渣和粉煤灰等发展建材产业,建设占地3000亩的火电配套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食品药品等产业。

二、完善镇村基础设施

1、促进交通便民畅通。按照“对接县城、联通镇村”的思路,推进全镇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加速形成。加紧对接,争取多方资金,新建梅仙镇交通枢纽中心,尽快启动集镇主干道昌盛大道、梅仙大道延伸线建设项目,对集镇范围内花坪路、G106国道集镇段、G106姜源岭过梅仙集镇路段、花坪市镇街、菜市场段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或改道,改善集镇交通格局。稳步推进X093柘三、团传公路等共24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项目,提升县级道路通行能力。完善乡村公路循环网,拉通和改善尖山至雁影、姜源至板口、南江至大洲农村公路,加速村级公路连接线规划建设,修缮加固破损农村公路100公里,村级主干道拓宽1-2米,交通隐患处农村道路拦护及标志杆牌安装50公路,硬化农村道路100公里,改造危桥39座,新建桥梁15座,重点做好东皋杨塅大桥、张韩大桥、火石滩大桥建设,实现村与村之间互联互通,最大程度改善村民出行条件。

2、促进水利安全可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完成全镇80处山塘、水渠除险加固,启动石塘水库渠道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全镇50公里小型河流河堤整修加固工程。加快仙江河、曲江河、昌江河防洪堤建设。推进昌江河梅仙集镇水位提升、招贤河和青桥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完成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900万元建设3万平方米的工厂化集中育秧设施,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3、促进电力通信互联。加快推进新一轮集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着力解决电压过低、线路老化等问题,确保集镇和农村生产生活供电足量、平稳、安全。大力实施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城镇光纤宽带网络,全面推进光纤到户。大力建设农村宽带网络,通过光纤、5G、4G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快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加快景区、景点、酒店、农家乐等重要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持续扩大农村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大力支持5G网络布局建设,争取到第一时间享受5G网络带来的便利。

三、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1、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推进。坚持规划指导建设思路,统筹城乡发展,依据县整体规划,详细修编国土空间规划、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优化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集镇的聚集能力。建立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和联建联审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率,增强规划透明度。加快农村居民点规划与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结合、居民点规划建设,提升规划建设层级,努力建设新农村“美丽村组”“生态画廊”。

2、加快集镇建设,推进扩容提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展集镇框架,提升集镇品味,完善集镇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昌盛大道旁选址建设一处集车站、停车场、物流、汽修和交通执法管理于一体的乡镇交通运输服务站,实施集镇道路亮化绿化、给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建成梅仙派出所综合服务大楼、六中队交通指挥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启动梅仙集镇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居民小区2个,改造棚户区100户,新建配套公路2公里,新建一处广场及200个停车位,推进梅仙镇商业综合体和农贸市场建设,优化集镇功能配置,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生活便捷、规范有序、宜居宜业的新集镇。

3、优化村级管理,建设美丽乡村。整合集约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居住。推进“清洁家园”行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柘庄片各村利用山泉水建设净化、储存设施,实现安全饮水进村入户,同时新建供水枢纽工程进入户工程,延伸管道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加大脏乱差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力争完成改厕任务的70%,强化禽畜养殖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昌江河、仙江河等水体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昌江河、仙江河梅仙段全段进行河道清淤,加强生态沟渠、黑臭水体以及河岸治理,建设生态护坡,做好河流沿岸共800亩的复耕、复绿、水土保持、清砂、疏渠、生态湿地建设。做好气象预测预警,服务“三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对团山、雁影等村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城镇防洪设施等工程。转变矿山发展方式,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长石矿山综合治理,完成3000亩山坡土固、绿化,修复水毁河堤渠道、塘坝49公里,修建拦沙坝21座,机耕路8.1公里,失稳斜坡9处,利用矿区土地种植油茶、特色水果3400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

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严格控制畜牧业生产废弃物排放,推动区域粪污集中处理工程、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集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完善梅仙学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团山、柘庄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建设,争取到2025年,全镇人口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开展土壤综合防治试点,推进重度污染耕地修复和退耕。完成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站、微动力资源化处理站以及渗滤液处理站等设施,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管理办法。加大医疗废弃物、医疗废水的污染防治力度,在卫生院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进行统一处理。完善梅仙集镇建筑垃圾处理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在青桥村建设占地40亩的建筑垃圾处理厂,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节能减排责任意识,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实施节能、环保技改项目。将生态文明列入党员干部培训教学计划、理论中心组学习培训内容,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生态文明理论水平,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生态镇村、低碳社区等生态细胞创建活动,到2025年,成功创建生态文明乡镇。

五、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启动梅仙中心幼儿园二期工程及柘庄片、团山片幼儿园建设项目。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完成平江九中、中心小学、三里学校、团山中学、哲寮学校在内的综合教学楼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壮大梅仙镇教育基金会,进一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奖教奖学助学力度,激发教师积极性,资助困难师生,推进教育扩容提质,补齐教育短板,推动梅仙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2、优化社会保障质量。建设中心卫生院公共医疗与行政综合楼,全面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就诊水平。全面抓好村级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镇村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覆盖乡村功能完备的疾病防控体系。推动岳阳职院老年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尽快完成新敬老院的搬迁入住,完善综合养老场所的基础设施,力求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100%。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革除千年弊俗,推进殡葬改革,建设梅仙镇治丧中心,完善全镇公墓山配套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建好、用好、管好。

3、推进文体繁荣发展。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进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梅仙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在集镇新建占地面积20亩高标准全面健身中心,涵盖游泳馆、羽毛球馆、器械健身室、标准足篮球场、标准跑道等运动项目,同时建设村级健身中心30处,组建高标准的健身器材,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休闲健身的需求。发扬大鼓、皮影戏。舞狮、秧歌舞等民间传统文化,抓好送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农村书屋、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持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4、积极促进劳动力就业。把增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全力支持梅仙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将其打造为立足本镇、辐射周边乡镇、面向全县的乡村振兴教育基地,依托中心卫生院、峰岭菁华设立实训基地,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为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利用闲置敬老院、柘庄长石粉厂,建设扶贫车间,统筹做好贫困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对闲置敬老院等地块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和中心企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第五章 “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分解目标任务。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班子成员、部门的工作责任,并将之作为对各部门、各线落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深化细化落实计划,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期限,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完善项目支撑。准确把握省市县产业政策,立足我镇特色优势条件,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社会民生等领域规划项目,集中开发、储备、实施一批事关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省市、县各级的项目对接,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依据的重要地位。发挥规划纲要对集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各类规划与规划纲要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

——强化实施监督。严格考核评估机制,将规划执行考核纳入经济社会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规划实施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标准,防止规划执行的随意性。加大规划实施的监察力度,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强化镇人大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职能,加强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统计和评价制度,确保数据权威准确、科学合理。

——动员社会参与。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健全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